【青春名人堂】你有看到魔鬼嗎?
2016-08-20 聯合報 今日登場姚尚德
Ina(阿美族對女性長輩的稱呼)Arik從她的紡織器上歇手,笑眼看著我,「我們開始吧。」她說。
第二階段的默劇出走,我選擇在花蓮港口部落駐地一個半月。事實上,計畫是延續前一年在此地與Ina短暫的學習與交流後,給對方與自己的承諾。當然,也希望默劇出走有更深廣的發展及延伸,不會落於蜻蜓點水,只滿足了藝術家本人卻罔顧與在地居民的連結。猶記得第一年初至港口部落,傍晚時分,部落裡已用過晚餐的大人小孩,習慣性地到了村子的廣場,老人家們坐在從自家搬來的塑膠小椅上話家常,孩子們則各自找尋樂子。想給部落居民一個驚喜的我上了妝,從廣場邊慢慢地以默劇肢體進入眾人的視線裡。港口部落向來不乏藝術家到訪,但這樣的默劇表演應是頭一遭,因為很快的,廣場便被一連串的笑聲與驚呼聲熱絡起來,孩子們更是興奮地隨著我的動作做出令人出乎意料的即興反應。
當天晚上,我住在Ina Arik的自家民宿,因為廣場一役體力消耗殆盡,沒能和Ina說上話。隔天清晨,睡眼惺忪地才剛走進民宿客廳,Ina Arik就瞪著眼對我說,「你昨天在表演時,是不是看到魔鬼?」語氣相當嚴肅。「魔鬼?」我背脊掃過一陣涼意。「Ina,妳……應該是說昨天那些繞著我轉的小朋友吧!」「不是!是真的魔鬼!」我以為又會是一個被附身的故事,畢竟從小到大,我總是被所謂具有靈通能力的人嚇過一遍又一遍。還沒想到怎麼回應Ina,她便接著說,「你的手一直在空中抓法器,是在趕魔鬼。」Ina模擬我昨天的動作,胸有成竹地說出了她的推測與結論。
搞了半天,原來平常也以編織、農作為業的Ina,是部落中少數還保存著阿美族祭師舞蹈技藝的老人家。在我以默劇的身手憑空形塑物件創造幻覺的同時,她看到了祭師儀式的影子,以為我在空中抓法器降鬼除魔。在我的請求下,Ina做了幾個示範。果真,祭師舞裡諸如舉杖、洗滌的動作,因為都是隨著手與身體在空中擺動而憑空生成,說是默劇也不為過。當天的早餐時間,莫名其妙地變成了一場祭師舞與默劇的交流大會。Ina先示範一套動作,然後她問,尚德,你來做會是怎麼樣?而當我在示範時,Ina則聚精會神地看著,不斷說著「太美了,我也要用默劇的動作來試試看。」就在這一來一往之中,一段美好的交流有了開始。
一年之後,我又回到港口接續祭師舞的學習,而Ina則仍舊興致盎然地要我教她默劇走路、拿物,甚至各種臉部表情變化。每天早上,我會到Ina家,先在一旁靜靜看著Ina用阿美族傳統木製紡織器做編織,告一段落後,Ina會緩緩起身,給我一個恬靜的笑容,然後說,「我們開始吧!」